网站首页-郑州逸事
郑州的旧官衙
     郑州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朝代兴衰变换,寻觅旧官衙的踪迹颇费心思。

   战国到秦汉之间,郑州为管县,其衙门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应该在郑州老城之内。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置管城县,同时设置管州治管城。隋朝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建制被废除,同时移郑州治管城,郑州和管城的结合自此开始。大业三年(607年),郑州被改为荥阳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天下一统,又设置管州治管城,并且重新修建州城和官衙。唐朝贞观七年(633年),管州被废,移郑州治管城。直到明朝洪武元年(1638年),废管城县又入郑州辖区。这漫长的735年中,郑州的旧官衙设置情况未见史料记载,殊为遗憾。到了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郑州志·公署》中,才有了这样的文字记载:(郑州)州厅署,唐武德四年置管州时创建,洪武初年知州苏琦因废址重建。嘉靖年间的官衙有正厅、后厅、幕厅、仪门各5间,东西厢房各10间,还有钟鼓楼、架阁库(档案室)、囹圄(监狱)、土地祠、旌善亭、申明亭、知州、同知、判官、吏目的住宅和办公之处。可惜的是,这样的官衙后来被战火所毁。清顺治十年(1653年),当时的郑州知州刘永清修建了二堂5间。后来,刘永清的继任者又修建了钟鼓楼1座,仪门3间,东西角门各1间。

   民国时期,郑州的官衙仍在原址,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坐北朝南,正对着南城门。其中有砖木结构的大钟鼓楼,斗拱飞檐,气势恢弘。登上钟鼓楼,放眼远望,郑州风貌一览无余。门前的一对两米多高的石狮子雄踞左右,另外有状元坊、解元坊、申明亭、常平仓、旌善亭、监狱、仪门、戒石亭、东西6房书吏、捕快、河衙等设置。正中是大堂、二堂、三堂和官吏居住休息娱乐的地方。民国二年(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旧州衙改为新县衙。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衙大堂改为“中山纪念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成立,旧县衙被分为两部分,公署在东面办公,县衙在西面办公。

   郑州刚解放时,当时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将这里的旧房子略微整修了一下,暂时在此办公,直到1958年8月迁入铁道西新建的7层办公大楼。后来,这里又成了当时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的办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