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逸事
郑州市正在消失的老行当--修理钢筋锅…,换茶壶底唻…

    补锅匠又叫修锅匠,是个非常古老的行当。相传从“黄帝作釜甑”,“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三国谯周《古史考》)起,人类便有了锅釜,与此同时,也便有了补锅匠,但真正出现修补铁锅的补锅匠,还是到铁器出现以后的事,至今也有了二千多年历史。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还经常可以看到有补锅匠挑着担子游走于乡间街头。

    郑州市区的补锅匠吆喝补锅的声音抑扬顿挫,非常耐听。他们吆喝着“修理钢筋锅…,换茶壶底唻”,而吆喝“锅”字的时候声音突然上扬,足足要拖三四拍的时间,后面的尾音“唻”又下滑停留有三四拍后才打住。补锅匠吆喝的声音不光抑扬顿挫,而且还颇具地方特色,往往在最短的时间就让人们记住了他们吆喝的声音和内容。这些补锅匠来自不同的地方,自然吆喝的腔调和说话的口音都各不相同,都夹着浓厚的地方口音。补锅匠的声音洪亮,浑厚,具有一股特别的磁性,几分钟的时间,补锅匠的声音就传遍了街道的各个角落。

    补锅匠肩上挑着一副担子,工具很多,什么小木凳,锉子、钳子、镙丝、铆钉、铜线、铁锤,还有剪成不同形状的铁皮和铝片。院中宽敞的地方常常就被当作了为补锅的临时“作坊”。

    那时候,家家使用的都是铁锅、铝锅和铁瓷盆,容易损坏。坏了,裂缝了,人们也舍不得扔掉,放在一边等补锅匠来的时候修一修,补一补,这些补锅匠手艺真是高超,只要经过他们的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又能用上两三年。

    我儿时所见到的郑州市区的补锅方法大多都是冷补。如是铁锅上沙眼小或裂缝不长时,补锅匠就会在地上立一铁杆,将需要补的铁锅翻转扣于铁杆上,顶在裂缝处,再用铁锤在锅底外轻轻敲打,打出个绿豆大的小眼,留着穿钉。补锅钉系熟铁锻造,帽顶为伞状,直径不到2厘米,钉脚细软,补锅时,先在钉帽下抹一点石灰腻子,将钉脚从锅内向锅底外穿出,其外再套一片“螺垫”,再将钉脚钳弯,盘扭至紧贴锅底,又用小锤敲打贴实,即补好了一颗钉。若锅的裂缝较长,则挨次再补,直至裂缝补好。

    而换铝壶底的时候,要用一把磨得雪亮的剪刀剪下旧锅底,然后沿着锅圈敲个翻边,再套上一个新底,扣上锅身,最后才用小铁锤一锤一锤均匀地敲打。“丁丁当当”——时光在补锅匠的敲打中变得柔软、闲散。虽然补锅匠没用强力胶水,也没有点焊,但是照样把锑锅衔接得严丝合缝,不漏一滴水。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电饭锅、不锈钢锅普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使用铁锅、铝锅的大大减少,加之人们经济条件改善了,买一个新锅也花不了多少钱,即便坏了,扔了就算了,不再拿去修补,因此,补锅的生意也就日渐衰落了。

      

郑州逸事-搜索郑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