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饮食文化
             热干面传入郑州逸事 2008年03月04日
    热干面本是湖北武汉市的地方风味面食,因将加工成八成熟的面条放在烧沸的水锅中烫热、沥干水,拌上调味料而食

,故名。热干面有其纤细筋实、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经济实惠等特点,受到顾客的普遍欢迎。郑州早在70多年前

就已经有卖热干面的面馆了。

  说起热干面的由来与传入郑州的过程,还有个小故事。据说,民国初年,湖北黄陂农民蔡明伟带领其弟来到汉口,为

谋生在长堤街、满春路一带挑担卖面,手中拿个小皮鼓,边摇边叫:“卖面啊!卖面啊!”当年卖的面,生面下锅煮半熟

后捞起,再倒入冷水盆中浸泡,然后很快用右手抓起来挽到左手的四个指头上,一碗面形成一圈圈的一小把。当顾客买面

吃时,只把一个面圈放入开水中烫一下,倒入碗中加作料即可食用,当时把这种面叫“把子面”。之后,为提高“把子面

”的质量,蔡明伟根据自己在汉口天保和中药店当学徒时,为掌柜的做香麻油拌面的经验,便在卖面时,在“把子面”上

开始加上香葱、芝麻酱、辣椒油等调味料,口味大为改观,吃“把子面”的人应接不暇。吃的人多了,有的为赶时间,吃

面时总会听到“快些!快些”的喊叫声。蔡明伟多谋,想出了简便快捷的方法:将大火沸水煮成八成熟的面捞出沥水,置

案板上用筷子挑起,吹凉,刷上植物油,抖开拌匀,待用。吃时将烫好的面条放入竹捞箕中,投旺火沸水锅里,上下抖动

着烫热、捞起,沥干水、倒入碗内,拌以调味料即成。这就是后来称谓的热干面。

  1931年,蔡明伟听同乡说郑州有个“湖北会馆”,在郑做生意的湖北老乡很多,改不掉从小养成的家乡口味,很

想吃家乡的热干面,但没有卖家。经过思考,便叫其弟蔡明伦来到郑州创业。在三益街“湖北会馆”附近开一家“蔡记热

干面馆”。为了开拓市场,他从选料、配料、制作工艺等主要环节上保持传统做法。做出的热干面口味好,价格公道,生

意很好。据曾在“蔡记热干面馆”当店员的黄洪祥老人回忆,由于蔡明伦所做的热干面好吃,生意兴隆,为满足需要,先

后又在钱塘里、福寿街、十字街心(现二七广场)、老坟岗等热闹地段开面馆或设摊,增加了工人,购置了轧面机,自家

加工轧面。历经数年,蔡明伦的技术更加娴熟,为使热干面适合河南人的口味,除保留原有的操作技艺外,调料上增加了

绿豆芽、榨菜末;在面的制作上进行了较大改进,和面时,碱面适量用清水溶化后徐徐注入面粉中,面要反复揉,揉上劲

;将揉好的面放到轧面机里多次边轧边撒上面醭进行复轧,最后装上轧刀,轧出直径一分粗的圆面条。这样轧出的面煮熟

后,吃起来筋柔有劲,越嚼越香,顾客连声称道。吃完香喷喷的面,再送上清汤一碗,谓之“原汤化原食”,受到郑州人

的称道,生意越做越火红,热干面从此在郑州扎了根,落了户,成为郑州最普及的民间小吃之一。

  如今,闻名遐迩的小吃热干面,由于贴近百姓,在郑州大小城镇的街头巷尾都有面馆和摊点,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又有了创新和发展。

    (大河报/王瑞明)

饮食文化-搜索郑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