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郑州概况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社会事业 经济发展 风景名胜 道路交通 辉煌郑州 名人逸事 郑州逸事
名人逸事--滔滔黄河边留下毛主席足迹

     50年代,黄河岸边走来了一位老人,他凝视前方滚滚的波涛,若有所思地在考虑“何时能治理好这条桀骜不驯的黄河呢”。50年后的今天,千年的“害河”已经成为一条造福沿岸人民的利河,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又打造一座铜像,安坐在黄河南岸,让他永远看护着奔流东去的黄河……

    “光荣洞”旁讨茶记
     在邙山黄河风景名胜区中,流传着一个“主席爱喝农家茶”的故事,也让一个极不起眼的窑洞,因此获得“光荣洞”的称号,在邙山上,平添了一丝神秘的传奇色彩。

     1952年10月31日6时,结束了在开封的视察后,毛主席的专列在黄河南岸车站停下。主席到小顶山视察黄河,沿着小土坡往山上走,虽说已是60多岁的老人,但依然健步如飞,工作人员快步紧跟其后。走至半山腰时,忽见一个窑洞,门前坐个一个妇人在搓玉米棒。“老乡,讨碗水喝”,说着浓厚的湖南口音,此时窑洞里走出一个老汉,正是窑洞的主人刘宗贤,“好,好,好,你坐,我去给你倒”。起先,热心的刘老汉也没能认出是毛主席,只觉得眼熟,看到这一行人身着虽然朴素,但个个气宇轩昂,也晓得是大人物。回到窑洞,倒水时,忽然瞅见墙上悬挂着的毛主席像,愣了几秒钟才恍然,向自己讨水喝的,就是毛主席。

     激动之余,翻箱倒柜地找出珍藏多年的茶叶,沏好茶,拿两个粗茶碗来回倒了几遍,直到茶水温而不烫时,才颤颤巍巍地端到主席面前。此时,主席身边的警卫员也递过来随身带的军用水壶。一时间,主席面前,一壶水,一杯茶,正当刘老汉端着茶的手不知该收还是递的时候,主席一把推开警卫员递来的水壶,接过刘老汉的粗碗茶一饮而尽,并连声道谢。

     主席走后,刘老汉逢人便说“主席爱喝农家茶”的故事,如今这个窑洞已经保护起来,并命名为“光荣洞”。

     记者沿着乡间小道走近这个远近闻名的“光荣洞”,为了保护旧址的历史价值,大锁把门,暂没有对外开放。透过玻璃窗往里看,屋内已是空空如也,但提起“光荣洞”的历史,周边的工作人员都说得头头是道,话语间透着一股自豪之情。

     塑铜像还历史旧貌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登至邙山的小顶山,视察黄河。当时主席面北而坐,望着远处的黄河和铁路大桥,神情凝重地说“黄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连年征战、乱砍滥伐林木造成的一条害人河。黄河一出三门峡,就像一匹收不住缰绳的野马,放纵奔腾,搞不清会在哪里出乱子。历史上不知道黄河决口了多少次,使多少万人的生命、财产毁于一旦。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驯服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着觉的。”

     很多年过去了,记者沿着主席当年视察黄河的足迹,再次走进郑州附近的黄河岸边。当年的荒山土坡,已变成了水泥鹅卵石的小道,旁边还有铁链环绕,满山的松树艳花,已经被打造成四A级景区的。在小顶山头,一座重4吨高3.5米的主席铜铸坐像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坐像注视着眼前的母亲河,远方依稀可见气势磅礴的黄河铁路大桥,犹如一条长龙横跨黄河两岸。河堤外,远处还不时传来火车的轰鸣声。

     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李跃峰处长介绍,1991年10月,黄河风景名胜区修建时,毛主席站立在黄河岸边的塑像是汗白玉材料的,其体现的主席年龄、着装和风采均是晚年时期的,与毛主席视察黄河时间相差20年之久。参照专家学者、和部分游客的建议,将主席立像改为坐像。2004年,正值毛主席诞辰111周年,黄河游览区遵照历史的真实情况,建一座3.5米高的主席铜铸坐像,同时配套建设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馆和主席喝农家水纪念地。

     千年“害河”摇变利河
     黄河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多年以来,一直被白白地浪费掉。它那桀骜难驯的个性,还时不时地给沿岸群众带来灾难。主席视察后,从1970年开始了建设邙山提灌站,31年来,提水量达到40亿立方,年平均1.3亿立方。郑州市黄河游览区也凭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独特地理的位置优势,被打造成了旅游胜地。

     当地的农民刘芬告诉记者,没有建设提灌站之前,这里的农民交通不便、吃水不便,山地多,耕地少,风沙大,生活非常艰难。而现在,当地农民差不多都参与了旅游服务业,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60%的家庭还有了自己的机动车。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条千年古训,如今正被勤劳的中原人民打破,记者驱车黄河大堤,随处可见各种引黄灌溉引水工程,千年“害河”正在人民的驯服下成为一条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