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旅游景点/公园参观-旅行社-体育场馆/影视剧院/文艺剧团/休闲广场/活动中心
郑州二七纪念馆(塔)简介(地址方位)
    郑州二七纪念馆将免费开放:                                                    (2008-3-26)
    在郑州旅游,有游客想了解二七大罢工这段历史,却会因二七纪念馆要收门票而止步,如今这种情况将成为历史。记者近日从郑州市文化局获悉,郑州二七纪念馆从3月30日起将正式对全社会免费开放。

    2008年,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郑州二七纪念馆被列入河南省首批五家免费开放单位名单,3月20日至3月29日实行免费开放试运行,3月30日正式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届时,将设置“领票处”,个人现场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凭票参观。团体观众须提前24小时电话预约,凭介绍信进馆参观。团体预约电话0371-66959799、0371-66964758。
    二七纪念塔(馆)座落在郑州的市中心二七广场,位于人民路、二七路、解放路、中原路、西大街、德化街六条市区主要道路的交汇处,周围与华联商厦、商城商厦、天然商厦、亚细亚商场、金博大商场、百货大楼、国际友谊广场隔路相望。
    二七纪念馆是郑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92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两个五边形并联,是我国建筑独特的联体双塔。塔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石栏环绕阅台。塔身为11层,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大钟,大钟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声宏厚,悠扬悦耳。钟楼顶端矗9米混凝土旗杆,上置红色五角星一枚。有地下室通道可从广场入口处进入塔内。塔内一边为旋梯,一边为展室,游人可登梯盘旋或乘电梯而上到至塔顶,登临眺望,鸟瞰市容风貌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99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的广场是一个街头大花园苗圃,绿树掩映中,一个尖尖高高的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上面有个大大的红五星,到了晚上,塔身上挂着的好些电灯泡和塔周围的几盏路灯齐放,照得四周亮堂堂的。不少市民来此逛街休闲,煞是热闹,因而当时的郑州市民都叫木塔为灯塔。

    另外,还有种说法为:它只是1951年郑州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临时性建筑。老百姓以为那是政府建的二七纪念塔,便如此唤将起来。它是郑州人意外地赋予了木塔以政治涵义,无意间把它和1923年2月7日那场著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联系到了一起。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15米高二七塔砰然倒地。

     2007年2月7日,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84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郑州二七纪念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2月6日,还特别邀请了当年参加二七塔造型设计的郑州市委宣传部美术组的几位老人旧地重游。

   当年参加美术组工作的有十几人,36年过去,有人已经作古,有人已经失去联系,到场的王勋业、禹化兴、李东田、时荣昌、高复兴、王留民6人中最小的也已经60多岁了,久别重逢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历史,都是不应该忘记的故事。

   塔的前身是木塔
   二七纪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是郑州市物资交流骡马大会的会标

   在近代郑州的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无可替代地渗入到郑州人的核心记忆,二七塔和二七广场无疑是这种记忆的物化。二七塔已成为郑州的象征,成为郑州最年轻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郑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老郑州的记忆中,二七纪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但是,当时在郑州市二七区政府文教科工作的王勋业老人说,那座木塔原来并不是二七纪念塔,而是郑州市物资交流骡马大会的会标,是木制的,六个面,贴着六幅大标语。这个地方是郑州的市中心,是当年二七烈士牺牲的地方,就叫二七广场。每年清明时,我们就组织附近学校的学生到这里祭奠。当时和木塔配套的还有一个大牌坊,后来牌坊拆了,木塔保留了下来,慢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二七塔”。

   这个说法竟和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的命运有些相似,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原来只是一个博览会的临时形象建筑,用过之后按原计划是要拆除的,但最终巴黎人承认了埃菲尔铁塔的崇高地位。郑州的这座物资交流骡马大会的会标慢慢地也演变成了郑州的象征。

   广场的木塔渐渐破旧之后,群众自发要求建立新塔,后来成为全郑州市民的呼声。

   禹化兴老人说:当时郑州市领导非常重视建新塔,派我们几个人去全国各地考察,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进行了一次二七塔的方案征集工作,当时应征的有80多个方案,这80多个方案还进行了公开的展览,征求群众的意见。但是,后来因为形势的变化,建塔的事儿就搁置起来了,这些塔的设计模型也就下落不明了,非常可惜。二七广场上的老木塔拆了,市里建新塔的愿也许了,但什么时候建却没了准信。那个地方空荡荡的,群众的心里也空荡荡的。
   最初设计是七层
   开始设计的二七塔是双塔并联,只有七层

   20世纪70年代初期,二七塔的建设提上了日程。二七塔是为纪念二七烈士而建,在设计意图上自然是离不了二、七两个数字。

   王勋业、禹化兴、高复兴等老人这样说:我们是美术组的,主要是负责塔的外观艺术设计和塔建成后的内部陈设展览的布置。具体的建筑设计是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承担的。

   老人们说:当时的市领导王辉提出了建塔的主题思路,双塔并联,两个五角星套合,紧扣“二、七”两个字。我们就是按照这个主题思路设计塔的模型,1971年5月16日接到任务,从不同的单位抽调到美术组投入到紧张的模型制作当中。

   王勋业老人说:由于受思路的限制,开始设计的二七塔是双塔并联,但只有七层。于是开始做模型,当时材料匮乏,技术设备也比较落后,想了很多的办法,才把模型做出来。然后公开征求意见,有赞成的意见,也有反对的意见。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塔显得有点矮。

   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建筑系、后任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的林乐义当时在郑州下放劳动,他的水平非常高。他建议增加三层,因为郑州风力太大,太高了怕出危险。同时根据郑州的地质情况,塔身下建三层高大的基座,再加上塔身下的地下室,就形成了目前所见的14层的二七纪念塔。

   老画家禹化兴说:当时塔的外观风格设计也有很多争议,是传统一点还是现代一点?就像塔身要不要出檐意见也不一致。我们开始设计的是上下出檐,中间塔身没檐。后来领导还是选择了这种比较传统的样式,现在看来当年的选择是对的。

   老人们说:模型做出后,得到了认可。建筑部门进行建筑设计,当时要求内部可以修改,外部形象不能乱动。

   1971年7月1日,一个飘着小雨的早晨,二七塔建设开始了,当时要求的是保质保时,国庆节前必须竣工。

   自力更生造新塔
   二七塔的建筑用材,从钢筋、琉璃瓦到电梯、塔钟,都是郑州的地产货

   在座谈中,老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建塔时郑州人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建设涉及全市很多部门单位,只要是需要,从来没有拒绝的。

   王勋业老人说:二七塔的建筑用材,除白水泥外,从钢筋、琉璃瓦到电梯、塔钟,都是郑州的地产货,有的材料甚至是临时专为二七塔造出来的。琉璃瓦非常不好烧,当时召集了搪瓷厂、窑场六个单位联合攻关,刚开始怎么也出不来翠绿色,后来试验成功了,但烧造时间太短,为了赶工期,琉璃瓦出窑时的冷却时间都没有,工人们就穿上棉衣,棉衣上浇水,冒着高温进入窑炉。即便是这样量还是不够,当时还有人提议先将碧沙岗公园三个亭子上的琉璃瓦借过来用呢。后来把一些质量稍差的回炉重烧,才烧够了数量。但是,颜色却不是完全一致,这是个遗憾。

   高复兴老人说:当时塔上的五角星镶边还有塔内部的金字,都需要金箔,当时到哪儿去弄金箔啊?市里批了二两金子,却找不到捶打金箔的地方。后来跑到山西晋城,那里的老艺人也都散了,费很大劲儿才把他们聚起来。

   王勋业老人说:二七塔顶的六面钟很复杂,预算也不多。几个厂分工负责制造,比如说表针就是手表厂造出来的。我们考察了上海外滩的那个大钟,但那是打击钟,咱们做不了。后来到北京电报大楼,那儿的是子母钟。我们把人家修改后的图纸拿过来用了,子钟在上面,母钟在地下室,上面不准了,就到地下室去摇。

   二七塔上的红色五角星更是费了不少劲儿。当时的要求是晚上有灯的时候要红,白天无灯的时候也不能黑。于是找到了做琉璃瓶子的厂,开始时做不成,向外地厂要配方人家也不给。后来还是自己弄的,出来后像喜马拉雅山似的,薄厚不均,后来全部是靠人工磨出来的。李东田老人说,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充分体现了二七精神。

   1971年9月28日,二七纪念塔如期建成了。国庆节开放那天,“拥挤不动”的场景成为很多人多年忘不掉的记忆。

   老柏树有27枝儿
   二七纪念塔南门的东侧,有一棵老柏树,很多人叫它“二七柏”,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棵树一共有27枝儿。

   王勋业老人说:这棵树原来不是在这儿,是在新郑一家人的坟地里。听说这棵树分了27枝儿,感觉很惊奇,给了主人家两方木料,换过来了。当时移树也比较难,因为树比较高,沿途有不少电线。经过协商,高架车在前面把电线剪断,运树车过去后,高架车再把电线接上,当时剪了不少电线呢。移过来还怕不活,想了不少的办法。门西边那一棵也是移来的,从哪儿移的不太清楚了。二七塔开放后,这棵树上挂了27个牌子,吸引了很多群众观看。

   时荣昌大写“万岁”

   当年郑州西郊的很多大牌子都出自时荣昌老人的笔下

   在二七塔的顶部,两座塔钟之间,有一条很大的标语:毛泽东思想万岁。这条标语二七塔建成时就有了,前些年有人曾提议换掉,郑州市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把它保留下来了。

   几十年来,看过这几个字的人数不胜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写的。2月6日的座谈会上,记者才得知这几个字出自时荣昌老人之手,当时他从郑州电缆厂抽调到美术组参加了二七塔的建设。而今,老人已经退休在家,邀请他来参加座谈会也是几经辗转才联系上。

   时荣昌老人的字写得很好,想当年郑州西郊的很多大牌子都出自他的笔下。他告诉记者说:当年写这几个字,是用大排笔直接写成的,不像现在一般都是写小字放大。先用排笔写出大致框架,然后到很远的地方看效果,发现哪儿有毛病用粉笔画上记号,然后再到远处观看,直到没毛病为止。

   记者问老人这几个字有多大,他笑笑说:具体尺寸记不清了,也就一人多高吧。

                                           军人王辉与二七纪念塔
    历史机缘给了郑州一个王辉,一个毕业于莫斯科古比雪夫工程学院的职业军人。这位军人给郑州留下了清晰的烙印,郑州的历史上该有他的一笔。

    对于大名鼎鼎的军人王辉,很多老人的评价是:那人雷厉风行!老郑州人都知道,邙山提灌站、西流湖、金水河水上餐厅、金水路地下电缆、公交站风雨亭、花园口水浇地,都是王辉主政郑州时的杰作。当下看来微不足道的城建项目,在那个政治挂帅、经济萧条的非常时期对郑州人都是一种震撼。

   1967年春,时任援越抗美第二支队指挥部主任的王辉接到了回国的命令。部队在湖南衡阳休整了一个月后,周总理在电话里对王辉交代:“你的部队去河南平顶山,要确保那里的煤矿正常生产,部队要下煤矿协助生产。”此时的王辉在越南打了几年仗,对国内时局不甚了解,他没想到国内会糟糕到连正常生产都不能保证了。被王辉部队接管的平顶山很快恢复了生产秩序,时隔37年后,王辉说:“我才不管谁是造反派还是保守派,谁抓生产我支持谁。”抓生产的王辉很快麻烦来了,他的罪状是支持“老保”(保守派),以生产压革命。他被调回北京参加学习班“洗脑”。如果不是周总理说了一句“平顶山的生产还是搞得不错”,王辉还得继续挨批。

   1967年夏,郑州局势失控,王辉以郑州警备区副司令员的新职开始了与郑州十余年的亲密接触。他带了一个团的士兵进驻郑州,他对总理说:“一个团足够了!”

   军人王辉是现实的。直到现在他还坚持一个观点:“不生产,吃什么?全国吃肉最紧张的时候,郑州不紧张,每人至少每月可供应三斤肉。

   当时郑州风雨一来,电线老是刮断,于是他命令在金水路铺设地下电缆。当时在国内的省城中,只有长春有地下电缆,还是在小日本占东北时铺设的。后来郑州街头的公交站多了许多风雨亭,这也是王辉的杰作。他当时亲自画了风雨亭的设计草样,交给时任城建局局长的董耀荣说:“去武汉看看人家的。”董耀荣从武汉回来后一个月,公交站风雨亭便在郑州街头亮相了。公交站风雨亭和王辉后来的另一作品———金水河水上餐厅,构成了当年郑州的时髦景观。还有,郑州人都很熟悉的西流湖,名字还是王辉老爷子亲自起的呢。

     不足百日 名塔竣工
   王辉也是一个异类,但幸运的是,他“军、政、财”三权统揽。二七广场上的木塔倒塌之后,不少人议论:那里空荡荡的,总该有个东西吧?很多人在惋惜、在议论、在叹息时,军人王辉开始画草图。他先是画了一个碑亭,又画了一个塔,还画了一个法国凯旋门的构图。他觉得西方凯旋门似乎和二七大罢工的精神不符,碑亭则过于传统,没有新意。

   一帮子搞书法、画画的也来出主意想办法,但都没让王辉找到艺术的感觉。有人突然提到林乐义的名字,王辉来精神了:“他人在哪里?”

   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建筑系、后任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的林乐义,当时正在荥阳农村“劳动改造”。这是一位小个头、前额突出的福建人。当王辉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时,林乐义一怔,心里咚咚打鼓:“组织上又准备把我‘发配’到哪里去?”

   在碧沙岗公园西门对面的一座市政大楼里,王辉给林乐义安排了一间房。在那个房间里,林乐义开始描画二七塔的蓝图。”

   1971年7月1日,郑州市一建公司、二建公司的200多名建筑工人被集中到二七广场,开始昼夜不停地施工。王辉当时下了一道死命令:“保质保时,100天给我拿下!”结果没用100天,二七塔就建成了。

   王辉今天评价说:“速度很快,质量很好。”施工时,只要王辉在郑州,他每天至少跑一趟工地,每道工序王辉都要检查。二七塔的建筑用材,除白水泥外,从钢筋、琉璃瓦,到电梯、塔钟,都是郑州的地产货,有的材料甚至是临时抱佛脚专为二七塔造出来的。

   王辉说:“当时有3个难题:一是琉璃瓦,二是塔钟,三是电梯。我把郑州窑场、修表厂、工程机械厂的领导找来征询意见,他们想想说,没问题。当时工程机械厂土制的电梯上下没问题,但缺少楼层停启控制技术,后来他们到上海学习,把技术问题解决了。”

   塔的大模样出来了,王辉算了算高度,没有超过开封铁塔,这不合他的意图。和林乐义闷头合计了几天之后,王辉突然对林乐义说:“在塔顶加上一个旗杆,在旗杆顶上安上一个红五角星,不就超过铁塔了?”林乐义闻言,高兴得跳了起来:“想绝啦!”

     五角星必须是玻璃的,因为如用其他材料,灯光透不出来。郑州当年只有一个玻璃瓶小厂,王辉找到厂里人试探地说了,厂里便没推辞。后来王辉才知道,这个厂没有压板机,工人们先做了个大玻璃瓶,然后一点一点地再把它锯平磨光,竟然把五角星给做了出来。虽说粗糙些,但王辉认为结实就成:“那么高,谁去看?”

    那五角星风雨无阻地用了33年了,竟然没有坏。

      二七塔竣工之后、尚未对外开放的某一天,一位荥阳的老太太带着孙子背着干粮徒步来到郑州二七广场。这一老一小一直在外面转来转去,许久不肯离去。王辉注意到他们后,就上前去问老太太想不想进去。老太太反问一句:“你能让我进去吗?”王辉当然能,老人被破例带入塔内,她坐着电梯,登上了二七塔顶。在塔顶上,老人使劲朝西张望,她肯定地说,看到了上街铝厂的烟囱……把老人送下塔后 ,王辉发现老人悄悄在掉泪。

     1971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时都是赠票,没几天便开始5分钱一张票对外卖票了,那时每天平均参观人数六七千,最高记录是1.2万人  ,他用“拥挤不动”来形容当年二七塔空前绝后的红火年代。

      二七塔高63米,共14层(包括地宫),平面为并联的两个五角形,因称双塔。当时的二七塔上不仅仅是二七大罢工展览;它的二层是新华书店,三、四层才是二七大罢工展览,六层是文具,七层当时卖糖烟酒,八层是邮电、银行,9层放16毫米的小电影……

      1973年10月14日,在参观了洛阳龙门石窟后,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于晚上八点半抵达郑州火车站,时任郑州市警备区副司令员、郑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王辉在车站迎接总理。

    20世纪70年代的夜郑州,虽也是路灯高照、家家亮灯,但终究不如今天的灯火辉煌。总理坐在车上无语,只是偶尔会把视线转移到车窗外,浏览一下郑州的街景。在此之前,总理来过郑州,对这座城市并不是完全陌生。车过二七广场时,总理突然好奇地问王辉:“这是什么建筑,过去来郑州时我怎么没见过?”王辉回答:“是二七纪念塔。”总理接着问:“什么时候建的?”王辉说:“1971年。”路上总理没有再详细追问,但到了中州宾馆的大厅,总理突然止步,想了想,然后对随行人员说:“你们到二七塔看看,把情况了解了解。”

   大约半个月之后,当年最具权威的媒体之一《人民画报》把“郑州二七纪念塔”作了封面。这是二七塔建成后第一次以“政治明星”的气宇亮相全国,据说这是周总理亲自安排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王辉率部调往内蒙古,从此离开了郑州。

   离开郑州多年后,有一次王辉从国外回来时买了一台录音机。他把这台录音机寄给二七塔第一任馆长吴天平,叮嘱她一定要把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老铁路工人的话录下来作资料。

     1986年11月,二七纪念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5月,纪念塔更名为"郑州市二七革命纪念馆"。

   1992年后,二七塔周围演绎了一场闻名全国的商战,一个“亚细亚太阳”在二七塔东南方大放光芒。就是在那种浓烈的商战气氛中,一个卖音响的老板租下了二七塔一层的办公室,二七塔的北门打开后成了这家专卖店的门面。几年后一个高级官员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没钱,我给!还不成嘛!”

     1993年4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为该馆题写馆名“郑州二七纪念馆”。现更名为“郑州二七纪念馆”,隶属郑州市文化局。

     1999年二七塔重新粉刷整修后,再也不许挂广告、搞租赁卖东西了。今天的二七塔有三层的基本陈列,是关于二七大罢工的图片展,长年不换;其他是配合形势的展览,是临时性的。

     二七纪念馆曾被市政府及旅游局命名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